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

左家八手

左家八手
張欽霖和鄭曼青都是楊澄甫的徒弟,張欽霖是師兄,常指導鄭曼青。後來張欽霖拜師龍門金山派道人左一峰學習《左家內功心法》,鄭曼青再跟張欽霖學這功法,所以也叫張欽霖師父。

(轉載網路文章)
源炁太極拳社 黃季樵撰

一.左家八手功法的由來與出處
左家內功心法,是由左道人傳張欽霖傳鄭曼青傳吳國忠等太極先賢,此內功心法是一接點中求的高級功法,也是鄭師爺經常提到的錢投鼓的功夫,也就是如何讓對手在一招之下,一碰即出的功夫。
想當年吳老師國忠先生,年輕氣盛,自命武功不凡,和鄭師爺試招,打三拳皆彈出去,一次比一次遠,皆是得力於此功法,錢投鼓的功夫。


二.其口訣如後所述; 左家八手秘中秘,不知八手非太極, 知道八手天下去,天下八手真無敵。
1. 出手要定,如何定?
2. 交手要明,如何明?
3. 探手要空,如何空?
4. 接手要縮,如何縮?
5. 短手要妙,如何妙?
6. 回手要替,如何替?
7. 逼手要變,如何變?
8. 化手要身,如何化身?

三.此左家太極內功心法祕中祕,分享註解如后所述:
左家八手第一手出手要定,如何定?
所謂定,要心定與身定,心定首要調息,要調得細微,呼吸每分鐘要調到四個來回以內,一呼一吸為一回,如果能調到用內呼吸,即止息的階段,則無往不利,連思緒都不起波,一心內守,心息相依。
身定,其架勢要平正安穩,先求自身的中定,要穩才能定,如何求穩,所謂四平八穩可韜中定,重心只允許放在一隻腳上,一般是放在後腳,兩肩窩眼,兩胯眼及委中兩穴眼,還有兩肘眼要折疊。
出手前須以神率意,以意率氣,以己之氣圈,像雷達波一般鎖定對方,所以心要清淨無為,方能粘住對方來勢,在出手前就要清楚對手的強與弱,在自身的氣圈範圍內,就可察覺出來,其敏銳度的培養,在於平時不斷的練習左家內功心法。
如何方能身心皆定?
1. 氣勢要足,將自己視為丈六金剛,且將對手視為三尺小童。
2. 氣定神閒,不可有懼怕之意,讓心內守,甚至放空自己。
3. 以神御氣,將對手的來勢氣圈,收到自個的腳底湧泉,在電光石火之際,以待避其鋒,擊其弱點。
4. 眼神不可閉,一閉即遭挨打。
5. 要練接勁,能接才能發放,平常要互相對練接勁的方法,要餵勁。
6. 聽松風,聽瀑流,聽雷鳴。藉以養氣。

左家八手第二手交手要明,如何明?
左家內功,需煉內金丹,及外金丹,內金丹先有守丹、養丹、煉丹、再而用丹,四種過程。外金丹則煉開精膜,精膜能開方能內外之氣能水乳交流,而後用卵石將全身所煉之一身陽氣,藉全身拍擊之力,歛入脊骨,彷如金鐘罩一般,但此練法是內家道功,和橫練功夫不同。
因此交手前的剎那之間,須明辨對方的來勁,是虛招或是實招,而且來勁的力道和方向是否自己能否接住,是否擊向自己的重穴。
不僅是聽風辨位,而是平時要練聽勁,以左家內功心法來練聽勁,熊經是仿五禽戲中熊的動作,以腰帶手,以劳宮來聽風,即所謂陸地游泳,熊經的功法中有七大要領,易學難精,一年練一法七年有成,
經常我告訴我門下弟子,要重視此功法,寧可一頓飯不吃,也不可一日不練功,此功法即是太極拳的陰柔勁,如水,如漩渦,每天必練數百回合,堅持七年方有成就。難的是現代的人,不肯究竟,花時間練功,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練出功夫來,最後只能像半瓶水搖幌聲音響亮而已,無法練透。
因此除了練基本功以外,尚要練推手,要練摸勁的功夫,所謂楊家太極拳的四兩秘勁,多不給少不要,如先賢楊澄甫師祖所述:我不是肉架子,汝為何掛在我身上?可要找到志氣相同,程度差不多,又有求敗將軍的雅量者,真的不多。

左家八手第三手 ,探手要空,如何空?
從左家內功心法說起 ,其中有一招式稱為掂手,又稱為鬼摸鬼摸似 小五手,其中的第一手掂手。
大凡要和別人比試,先掂一掂別人的份量,此功法首要結合輕靈勁,探出去的手必要輕靈,此探手隨身迴旋,意在抽絲般的抽,也就是內勁往回拉,如內螺旋纏絲勁,將對方的內氣抽到腳底湧泉去了。
此時既稱鬼摸鬼摸,也就是不讓對手知道你在掂他的斤兩,而且要將其氣圈在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況下,粘至自身的腳底下,此是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的功夫,猶如拳經拳論所述: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粘,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。
要練粘勁須從拳架上著手,老師傅所謂拳打萬遍其理自通,每一招每一式,除了內氣與內勁由腳底湧泉至手,一來一往內在的上下拉拔,仿如拔絲地瓜一般,意斷而勁不斷,如季樵太極呻吟語一文中所述:拳拳服膺兮,勁貫指梢,指戟劃沙兮隨心轉換,勁匯湧泉兮上透夾脊,中指領勁兮回旋止踵,一橫一豎兮立身中定,兩扇門戶兮如同橐籥。丹田微涵兮頂宮猷應,蝶舞如夢兮酣如醍醐,勁與氣合兮如同神助,醉意酣然兮息息歸一。鬆柔貫串兮一法難求,獨步天下兮莫測高深。 許多功法其實原理都很簡單,萬法唯心造,心要空,神要虛,筋要柔,勁要整,髓要充,能把握負陰而抱陽之理,則事全功竟矣。

左家八手第四手 接手要縮,如何縮?
何謂接手要縮,要如何縮?依照鄭子曼青先生所述:此是太極名拳的第一義。如正面遭到對手攻擊時,受力點須凹陷,也就是易經所謂的坎掛,坎陷。為最險的卦象,當受力點凹陷,其義即將攻陷的外力,使其落空,當對手知道已經落空,即抽身要逃之時,我即用丹田的吸力,舜間改變為攻發力,此即是拳論所謂的提放勁,則對手將來不及措手,已彈出丈外,當然需具備好的內功基礎,常練提放勁,方有所成。
這種提放勁的練法,不外乎時間,空間、速度、與力點,都要互相把握,要恰到好處,接得太早則彈不出去,接得太遲容易被擊倒,適得其反,要經過無數次的接發勁練習,才能得心應手,因此由聽勁練至懂勁、再階及神明。
這個就是太極拳一接點中求,錢投鼓的功夫,這就是太極拳的主旨,不予抵抗,而與予退讓,不予正衝,而予以偏避。倘時間、空間,力道、方向正確,則順勢擊出,不費吹灰之力也,這就是拳論所說的真正的四兩撥千斤。
(此段文主旨引用自鄭子太極拳黑皮書勁與物理第七)

左家八手第五手 短手要妙,如何妙?
太極拳演拳架是運而後動,從無極而生太極、生兩儀、生四象而至八卦,是圓形之陰陽魚,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
太極拳不動手,動手非太極,命意源頭在腰際,左腎右命門,中間有個命門盤,其實命門盤就是一太極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轉命門盤即是轉腰眼,門內稱為疊腰眼,為發勁的基礎,靜中觸動動猶靜,因敵變化示神奇,勢勢存心揆用意,得來不覺費工夫,刻刻留心在腰際,仔細留心向推求。
以腰為軸,命門盤轉動而帶動肢體的運動,氣如車輪,身上有四輪,前胸、後背、命門、丹田,此四輪依湧泉、百會為中軸,加上兩手、兩腳合計為九宮旋轉,下旋則為水,上旋則為風,(順轉為水,逆轉為風),門內稱為水風真訣,水為漩渦,風為龍捲風,其力莫之能禦,大哉!水風之力。
先求開展,後求緊湊,習長手者,如時鐘的長針走大圓,習短手者如針軸走小圓,甚至無圓的形式,而有圓的妙用。
圓的尺度隨功夫和用意而變化,圓大至無限,圓小至星點,妙在短手如小圈,可帶動大圈、快圈的向心力、離心力的功效,妙在求速度時圓化為點,此時應力集中迅捷無比,使對手找不到著力點,總之短手要妙,甚至一圈點中行。

左家八手第六手回手要替
何謂回手要替?如何替?
大凡與人對手,分三道氣圈,第一道氣圈為上焦,也稱上三盤,第二道氣圈為中焦,稱為中三盤,第三道氣圈為下焦,稱為下三盤。
當和對手推手之時,先觀察其氣圈的強弱,用第一道氣圈與之對待,若遊刃有餘即可用第一道氣圈與之對待,若對手功夫很好,即用第二道氣圈與之對應,若對手功夫來勢很強,則需用到第三道氣圈時,此時動到下三盤,即是博命的功夫。
因此當與高手對決,用到第三道氣圈時,若重心被拿,無法解套時,急需變換接點,用另一手圈手回替,經常變換接點讓對手粘不住你,而聲東擊西,以空間換取時間,才有勝算,此即為回手要替,而此圈手回替,費思量。不是用手,而是用九宮旋轉,先接後摟化。

左家八手第七手逼手要變
若對手功夫來勢很強,則需用到第三道氣圈時,此時動到下三盤,即是博命的功夫。
因此當與高手對決,用到第三道氣圈時,若重心被拿,無法解套時,急需變換接點,經常變換接點讓對手粘不住你
第六手與第七手連環交替使用,逼手要用空化力,讓接點鬆空,接引進轉,擊蓄留停,接者交手,引者引透,轉為轉關,擊者打敵,蓄者合蓄,留有餘力,至界即停,因勢運轉,有緩有急。有陰有陽,有形無形,逼手要變,妙在圈纏。
逼手要變,一變指、二變腕、三變上手臂、四變肘、五變肩、六變身、七變步,八變接點,陽變陰化,陰變陽攻。

左家八手第八手化手要身
何謂化手要身?如何身化?
拳論曰:捨己從人,引進落空,此為四兩撥千斤,身誰動,心先靜,氣須歛,神宜舒,神為主帥,身為驅使,刻刻留意,方有所會,陽不離陰,陰不離陽,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,懂勁後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,而階及神明。
所謂身化者,是無手,渾身是手,手非手,要做到身化須虛實緩急相濟,如陰陽令人難測,心與意合,意與氣合,氣與力合,謂之內三合,而外三合是手與足合,肘與膝合,肩與胯合,六狀相合,合而歸一,達到一氣貫通,伸縮往來,引進落空合擊出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