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15-湛若水師父功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15-湛若水師父功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

湛若水老師【健走功】改版上巿暨電台訪問

湛若水老師的著作【健走功】,近日已改版上巿。
商周出版事業部林主編邀請陳光敏老師寫了一篇心得放在書的末尾,也安排中央廣播電台的訪問通告。

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

風清雲學苑團練影片 - 健身氣功

台北內湖 風清雲學苑團練影片 - 健身氣功

本影片僅做為氣功班學員團練時的帶練影片。


普拉斯版 (放慢速度+低音樂音量) - 建議用此影片帶練

健身氣功 - 12分鐘短版

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

湛若水老師新書【健身氣功】2016/9/22已出版

湛若水老師新書【健身氣功】已出版,此功法即為風清雲學苑氣功班所教授的功法。共有十式,動功拉筋通氣、活絡氣血,靜功靜坐守竅、溫養丹田,易學易練,鼓勵同好購書研讀。

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

湛若水老師簡介

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,曾任職於新光人壽,並曾從事腳踏車貿易事業,曾任氣功聯誼會會長多年。

師父修練氣功三十餘年,博覽道家典籍,精心研究氣功基礎理論,嘗試以科學的語言促進氣功之現代化。主持「氣功網」論壇長達十多年,和海內外同好交流,並義務回答練功問題,以氣功的義工自居。長年致力於氣功的推廣,期望社會大眾瞭解氣功、學習氣功,增進身心的健康,期望重燃世人研究道家文化的熱潮,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得以發揚光大。


湛師父著有《氣的原理》、《圖解氣的原理》、《健走功》、《內經呼吸養生法》、《健身氣功》、《修道與養生》等書,擁有海內外廣大讀者,每年都有讀者專程來台灣拜訪求教。其中《氣的原理》一書,在中國由海南出版社以簡體字重新排版出書,書名為《道家真氣》。


湛若水師父有感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,

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

龜鶴放鬆法

(此功法為附加輔助功法,不在湛老師健身氣功功法中)

龜式:
1.兩腳與肩同寬, 平行站立, 兩手自然下垂於大腿外側
2.吸氣時兩肩向後展開並向上提拉, 吐氣時兩肩向前向下沈, 此時雙手會因肩部動作而自大腿外側帶到大腿內側, 身體彎腰, 頭向下, 身形向後拱形似烏龜, 兩手垂過膝部.
3.吸氣時頭緩慢向上抬而由頸椎帶動身形挺起, 依序拉動胸椎、腰椎、薦椎, 同時兩手因肩往後擴而滑至兩腿外側, 並隨著身形拉起而提高, 頭回正恢復正常站立姿勢
4.重複以上2~3動作數次

鶴式:
1.當龜式完成第二個動作後, 開始轉換成鶴式
2.吸氣時身體由彎腰緩慢站直, 由薦椎帶動身形挺起, 依序拉動腰椎、胸椎、頸椎, 兩肩向後展開並向上提拉, 此時雙手會因肩部動作而自大腿內側而帶到大腿外側, 同時頭部由原先向下姿勢而緩慢拉起至向上, 最後再回正而恢復正常站立姿勢
3.吐氣時, 身體彎腰, 頭向下, 身形向後拱形似烏龜, 兩手置於兩腿外側而垂過膝部. 同時兩肩向前向下沈, 此時雙手會因肩部動作而自大腿外側而帶到大腿內側.

4.重複以上2~3動作數次

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

龜鶴升降法

(此功法不在湛老師的健身功法中,為附加輔助功法)

1. 兩腳打開約二倍肩寬,雙手置於大腿腹股溝部位,虎口輕扣。
2. 吐氣時慢慢低頭,肩膀由後向上向前抬起旋轉,俯身看地,雙手滑到膝蓋上方雙掌扣住支撐身體,背部和腰和拉成直線與地面平行,頭和臀分別向前向後對拉,背部需放鬆下沈
3. 吸氣時頭向上看,身體拉起約45度仰角,脊椎由頸椎、胸椎、腰椎到尾椎一節一節拉開,狀似烏龜抬頭
4. 吐氣時,回復背部和腰和拉成直線與地面平行,頭和臀分別向前向後對拉,背部需放鬆下沈
5. 吸氣時慢慢拱背拉起,脊椎由尾椎、腰椎、胸椎到頸椎、一節一節拉開,身體立起,狀似鶴,雙手滑回大腿腹股溝部位,頭回正看前方,肩膀由前向上向後下沈旋轉
6. 重複 2~5 動作18次為一口
7. 注意事項: 動作需平穩緩慢,外層肌肉不可用力否則無法伸展到核心肌群,用心體會脊椎的每一節運動,藉由前後波浪形拔伸活絡每一節脊椎

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

馬步雲手

. 紮馬步, 重心在右, 左手在上, 右手在下
. 重心往左移時, 雙手被身體帶動而做太極雲手, 重心移到左腳時, 左手順勢外翻向下蓋掌, 左手下沈, 右手上穿 (以上動作配合吸氣)
. 重心往右移時, 雙手被身體帶動而做太極雲手, 重心移到右腳時, 右手順勢外翻向下蓋掌, 右手下沈, 左手上穿 (以上動作配合吐氣)
. 呼吸為左吸右吐, 此為卯酉周天
. 注意移重心再轉身, 感覺肌肉的逐漸繃緊和放鬆

. 左右各一次為一口, 一次可練36

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

第一式 - 開通陰竅

李道純《後天串述》說:「尋氣以陰竅為先。」陰竅是人體的陰電路,陰竅練通了,可以連接地上的陰電。呼吸吐納時由口鼻吸進的是陽氣,陽氣必向陰氣流動,所以練功須先開發陰電路,以導引陽電。

「開發陰竅」功法步驟:

1立身中正,兩腳打開與肩同寬,雙掌交疊置於小腹。
2身體微微下蹲,同時微微吸氣(不要吸飽),然後停止呼吸。
3用少許力氣將會陰往上提,提一秒鐘之後放鬆,然後再提,一共提六次。
4恢復立正姿勢,緩緩呼氣。
5做完以上14動作稱為「一口」,重覆練習,做完十八口稱為「一功」。



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

第二式 - 拍打丹田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陽者衛外而為固也。」當身體遭受外力攻擊時,身體的陽氣就會朝著遭到攻擊的部位流動以茲保護。拍打丹田時,丹田不斷受到外力攻擊,陽氣持續向丹田集中。
「拍打丹田」功法步驟:

1‧立身中正,兩腳打開與肩同寬。
2‧身體微微下蹲,同時微微吸氣(不要吸飽),然後停止呼吸,用少許力氣將會陰
往上提。
3‧兩手手掌向上升起與眼睛同高,左手掌以自由落體的方式下降拍打丹田,拍打後立即升起,輪由右手掌向下拍打,雙掌輪流一共拍打八下。
4‧恢復立正姿勢,緩緩呼氣。

5‧做完以上14動作稱為「一口」,重覆練習,做完八口稱為「一功」。


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

第三式 - 拜天式

「拜天式」用來拉筋通氣,「筋長一寸,壽延十年。」筋支撐著全身的骨架,就像鐵橋的鋼索一樣,筋有了氣的滋潤,才會變得堅韌柔軟,拉筋的作用就是讓筋通氣。「拜天式」還可鍛鍊腰部。養生家說:「骨從腰老起」,其實重點不在腰骨,而是腰椎周圍的筋與肌肉,常練拜天式,可以鍛鍊核心肌群,避免運動作害。
「拜天式」功法步驟:
1‧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雙手自然下垂,掌背朝前。
2‧雙手緩緩向前、向上舉起,超過頭頂之後,雙手與身體繼續向後彎曲到達頂點。
3‧當雙手開始舉起的同時開始吸氣,身體彎曲到達頂點時,姿勢保持不動,停止呼吸3秒鐘。
4‧雙手及身體緩緩回正,並繼續向前、向下彎腰,直到雙手向後、向上舉起到達頂點。
5‧當雙手開始回正的同時開始呼氣,身體下彎到達頂點時,姿勢保持不動,停止呼吸3秒鐘。

6‧做完以上15動作稱為「一口」,重覆練習,做完八口之後,吸氣回復立正姿勢,稱為「一功」。



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

第四式 - 托天搖柱

「骨正‧筋鬆‧脈通」,一旦骨不正,筋就會受到拉扯,氣脈也就容易阻塞。人體全身的骨骼構造,以脊椎為主要骨幹,脊椎是否端正足以左右行氣的順暢與否,對健康的影響很大。練習「托天搖柱」一式,利用搖擺脊椎的運動加以鍛鍊,有益於脊椎的矯正。
「托天搖柱」功法步驟:

1吸氣,雙掌手指交叉,緩緩上抬至頭部高度時反掌,掌心向上,兩臂靠近耳朵,雙掌上舉到達頂點。
2雙掌上舉到達頂點之後,停止呼吸,雙手及上半身向左彎曲,彎曲到達定位之後,改為向右彎曲,左右來回彎曲左三次、右三次,然後雙手及身體回正。
3呼氣,雙掌緩緩下降至頭部高度時,雙手分開,反掌掌心向下,下壓至丹田。
4做完13動作是為「一口」,做完八口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

第五式 - 心肺功

長久習練可提高肺部吸氧、心臟供血,同時活動肩部、手部關節、腋窩神經叢、下肢關節和肌肉。

功法說明:

預備式:立姿,兩腳打開與肩同寬,腳尖向前,雙手自然下垂(圖一)
起手式:雙膝下蹲1015公分,雙掌合十置於胸前(圖二)
1‧第一動:雙膝緩緩站立,同時雙掌緩緩分開以推窗的姿勢向前推出,推到最遠處時,掌心向前,雙手平行(圖三),然後雙手往身體左右兩側緩緩分開,直到與身體成為一直線為止(圖四)。在雙膝緩緩站立,雙掌推出的同時,並開始吸氣。換句話說,雙膝站立、雙掌出推、吸氣三個動作同時進行。
2‧第二動:雙手緩緩下降,雙膝同步緩緩下蹲(圖五),下蹲約1015公分時,雙掌同時合十置於胸前,回復起手式(圖六)。在雙手下降的同時,開始吐氣,換句話說,雙膝下蹲、雙手下降、吐氣三個動作同時進行。

3‧第一動與第二動之間,包括動作及呼吸都必須緩慢,不得時快時慢,也不得停頓。做完全部動作,稱為「一口」,做完十八口是為「一功」。

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

第六式 - 開弓布氣

藉用「開弓布氣」這個姿勢停止呼吸、繃緊全身來產生布氣效果,將氣力散布全身,使筋骨皮肉變得強健。拳經曰:「氣遍身軀不稍滯」,全身有氣,令人身輕靈活。
開弓布氣還有「閉氣攻病」的效果。閉氣運勁時,氣循著經脈竄流全身,有助於沖開身體、臟腑的阻塞之處,使得氣血循環通暢,讓我們健康長壽。此功法血壓過高的人應自行斟酌練習。
「開弓布氣」功法步驟:
1‧自然站立,雙腳打開,距離為肩膀的兩倍寬,雙掌自然下垂
2‧吸氣,同時雙掌分別自身體兩側抬起,直到與肩膀成一直線
3‧雙掌分別向胸前曲肘縮回,掌心向內,雙掌交叉;接著左手捏訣(食指向上伸直,其餘四指彎曲),右手做拉弓狀(右指彎曲,其餘四指握虛拳
4‧雙腳緩緩下蹲成馬步,同時左手向左推出伸直(頭部緩緩左轉,眼睛看著左手),右手向胸部右側平拉。兩手拉至定點後,閉氣,腳趾抓地,全身用力繃緊,默數6秒鐘
5‧雙腳緩緩站立,雙掌分別向身體兩側伸出,直到與肩膀成一直線,回復姿勢。
6‧吐氣,雙掌緩緩放下,回復姿勢。
7‧重覆26動作,但左、右手動作相反。

8‧完成以上全部動作稱為「一口」,做完八口是為「一功」

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第七式 - 腹式呼吸

腹式呼吸是練習氣功的基本功夫,須將腹式呼吸的功法練習純熟,丹田裡的氣才能逐漸壯大。
功法步驟:

1‧立姿、坐姿、臥姿均可,身體端正,眼睛垂簾,兩掌交疊置於小腹。
2‧吸氣至胸部,隨著胸腔逐漸擴大,將橫膈膜往下壓。
3‧提陰竅,以陰竅為著力點,使橫膈膜下壓的力量繼續延伸至小腹,將小腹向前凸出,同時背後與丹田相對位置的薦骨向後凸出,直到兩者皆到定點,盡量讓小腹形成一個空腔,停止呼吸6秒鐘。
4‧細緩呼氣,同時丹田與薦骨緩緩向中間縮回,盡量使小腹空腔縮小。
5‧第2、第3為連續動作。在小腹空腔擴張、縮小的過程中,專注小腹與薦骨的開闔,心意不可外馳。
6‧做完以上動作是為「一口」,做完十七口是為「一功」。但以身體微微發熱為度,練功者可依練功狀況自行增、減口數。

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

第八式 - 靜坐

黃元吉《樂育堂語錄》說:「學人打坐,必先調後天氣外呼吸,以引起真人元息。」又說:「夫人之身所以爽健者,無非此後天之氣也。」
靜坐以精氣為基本原料,練精可以化炁,如果一開始不備足精氣,直接練炁修性,可能會發生「獨坐孤修氣轉枯」的現象,身體有限的精氣日見消耗,體能逐漸衰弱,所以古人說:「無氣莫打坐」,許多人長年靜坐卻渾身是病,原因在此。

功法步驟:
1、靜坐姿勢,身體端正,全身放鬆,眼睛垂簾。
2以腹式呼吸(見第七式)的方式呼吸十七次,以身體感覺稍為發暖為度。
3兩手握虛拳置於小腹之上。兩手中指指甲相互靠緊,同時一起用些力氣按在肚臍以下四指幅的關元穴之上。
4集中心意守住中指所按的關元穴,進行「丹田呼吸」,呼吸細、緩、勻、長,呼吸時讓小腹自然起降,不刻意用力挺出肚皮。
5每次靜坐時間以三十分鐘為佳。
註: 七支坐法請參看此連結


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

第九式 - 養生導引操

提供了六招導引操做為靜坐之後的收功動作
第一招‧「乾洗臉」功法步驟:

1兩手掌相互摩擦,令其發熱,將兩手掌指尖朝上,平貼於額頭,沿著鼻子兩旁向下平抺至下巴;然後兩手分開,沿著左右臉頰向上平抺至額頭,是為一次。
2以上動作共做八次,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
第二招「梳頭功」功法步驟:
1.兩手手指稍為張開,微微彎曲成鈎狀,十個指頭按在額頭髮際,兩手肘平行朝向前方。
2十個指頭一起用力按著頭皮,以緩慢的速度向上、向後梳頭,一起梳頭至後頸超出髮際之後,大拇指除外,其餘四指按壓在頸椎兩旁不動。
3頭部緩緩的向左轉45度,再緩緩向右轉45度,一左一右為「一次」,共做四次。
4做完13動作是為「一口」,做完四口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
第三招「明目功」功法步驟:
1第一動:端正坐姿,兩手握虛拳,分別以兩手食指第二指節由兩眼眉頭的攢竹穴開始由上而下、由內而外,沿著眼眶四周的骨頭繞圈,用點力氣加壓,共繞18圈。
2第二動:兩手掌互相快速摩擦,讓手掌發熱,然後以洗臉姿勢將雙掌分別覆蓋在兩眼之上不動,默數八秒鐘,是為「一次」,重復三次。
3做完第一動、第二動兩個動作,是為「一功」





第四招「端坐拜佛」功法步驟:
1靜坐姿勢,雙掌分別放置於左、右膝蓋之上。
2上身緩緩往前彎曲下拜,拜到最低點時,維持不動姿勢默數六秒鐘。
3上身緩緩升起,回復靜坐姿勢。
4做完13動作是為「一口」,做完八口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
第五招「插腰轉肩」功法步驟:
1.兩手插腰,兩肩向上提起,向後旋轉,旋轉一圈回復到原位是為一次,共做18次。
2以同樣的動作,兩肩向前旋轉,共做18次。
3做完12動作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
第六招「凌空踢腿」功法步驟:
1臥姿,用手肘撐起上半身,或上半身用枕頭墊高呈斜躺狀態,然後雙腳抬起與身體呈45度角,當右腳凌空踢出時,左腳曲膝收回;換由左腳踢出,右腳收回。
2左、右腳各踢四次,共踢八下是為「一口」,做完一口,雙腳放平稍事休息再做,做完四口是為「一功」。



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

第十式 - 健走功和健走樁

「人老腳先衰」,藉由腳趾抓地的動作,帶動雙腳同時用力,即能夠導引身體的氣沿著雙腳向下流動。明朝醫學家張景岳說:「筋氣剛勁,故能約束骨骼,動作強健。」「氣」的性質類似微電流,腳部氣足,可以增加關節韌帶、肌肉、骨骼的強度,並提升其再生能力,使雙腳回復年輕狀態。

「健走功」功法步驟:

1‧走路時挺胸、收小腹、收下顎、頸椎打直,身體微微前傾。
2‧走路時腳趾略施力氣抓地,雙腳平行向前,避免內八或外八。
3掌背朝前,指尖向上翹起45度,雙掌手指伸直,十指稍為張開,掌心下按。兩手依照平日走路的姿勢自然擺動。
4‧調整呼吸,吸氣默數四步,吐氣默數四步。如果體能許可,也可以提升為默數6步,或默數8步。
5‧以上動作練習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,效果較佳;

「健走樁」功法步驟:
1‧立姿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挺胸、收小腹、收下顎、頸椎打直。
2‧腳趾略施力氣抓地,身體微微前傾。
3掌背朝前,指尖向上翹起45度,雙掌手指伸直,十指稍為張開,掌心下按。
4調整呼吸,吸氣默數四秒,吐氣默數四秒。如果體能許可,也可以提升為默數6秒,或默數8秒。
5‧以上動作練習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,效果較佳。

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

養生睡功

練習養生睡功,身體氣血向下流動,能讓身體零亂的電阻變為有序,有助全身放鬆,利於入眠。

(1) 預備式:上床平躺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雙掌平貼於小腹丹田。全身放鬆,

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

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

古樹盤根

利用手掌向上伸展,下蹲鍛練腿部,活絡全身氣血。
「古樹盤根」功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