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五步功法輔導


真氣運行法以功法簡便易懂、收效卓著而為練功者所稱頌,為氣功愛好者、病患者所歡迎.學練真法,只要按照書中的功法要領,認真鍛煉,是很容易成功的.自學練功者開始練功時,一定要把書中的有關功法實踐內容反復閱讀學習,仔細琢磨體會,暫時不要把論述功理部分的內容深加細究,以免給練功帶來過多的思慮,帶來雜念.開始只要老老實實,""行事就是.


第一節 真法一步功輔導

1、呼氣注意心窩部:心窩部的位置,即心口部,也就是胸骨劍實(護心骨)下正中凹陷處,實際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.這是一個部位,而不是指某一點.

2、注意:就是意念想著,也就是意守.

3、呼氣: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.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為地控制呼吸節律,順其自然.關鍵是在呼氣時意念想到心窩這個地方,吸氣就不管了,即不是呼氣、吸氣都一定要注意心窩部.

4、練氣功、練真法開始時往往雜念都較多,未能靜下來,因此呼氣時也就不那麼容易守得住心窩部,不容易次次呼氣都有注意及到心窩部.可以採用數息法來幫助,即每呼氣一次,數一個數,從一數到十,回頭再從一開始數.這樣比較容易到心窩部去,這也是誘導入靜的一個辦法.

5、強調注意呼氣,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,甚至感到憋氣.這是因為他不僅是注意呼氣,而且是有意識地延長呼氣,不是該吸氣就順其自然地吸氣.有意識地延長呼氣或延長吸氣,都可以造成憋氣的感覺,這也是應該提醒注意避免的.真正理解做到順其自然呼吸了,就絕不會有憋氣的現象.

6、第一步功練成的標誌是心窩部有溫熱感,或有飽滿感,重壓感,就可以轉入練第二步功.有的胃病或體質虛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溫熱感,一步功可多練一段時間,但只要有飽滿感或重壓感,也是得氣的徵象,也可以轉入第二步功法的鍛煉.

第二節 真法二步功輔導

第二步是意息相隨丹田趨,有以下幾點應該掌握的:

1、意息相隨的意思:意指意念,息既指呼吸(還是指呼氣),又指真息(也即真氣的溫熱感),相依相隨.

2、丹田趨:就是呼氣時意念心窩部的溫熱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.因為真氣在體內運行的規律是呼氣時真氣向下向外運行,吸氣時真氣向上向內運動的.這一步的目的就是將心窩部集聚的真氣沿中線任脈下達丹田,以打通任脈.

3、這一步功最常見的反應是腸鳴矢氣,這是真氣加強了腸道的功能,正氣排驅腸道濁氣的正常現象,應順其自然,無須控制,到一定時候自然消失.在這一階段有的腸炎患者大便瀉出濃血穢物,不必驚慌,也不一定要服藥治療,腸道穢濁泄盡自然痊癒.

4、腹部有過手術的患者,因為有疤痕,阻滯了經絡之氣,真氣不易下去,有時還會出現手術疤痕剌痛,這是真氣疏通經絡的反應,氣趨丹田也許會慢一些.加強練功,多練一些時間就是了.有的人有氣往上湧的感覺,也是下焦氣不暢,或是注意了吸氣的緣故,應注意呼氣,使氣機往下去;三焦氣機通暢了真氣也就容易下沉丹田.

第三節 真法三步功輔導

    經過第一 二兩 步的練習,已經有了初步的實踐體驗。當第二步功練到每次呼氣有氣流直達丹田時,即進入第三步,可練習第三步功“調息凝神守丹田”了。

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。一 二兩 步功是為了培養真氣,通達任脈,使上中二焦真氣趨向丹田,並在丹田聚集。第三步功是為下一步貫通督脈打下基礎,如果丹田真氣不足,通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古人把這一步功夫叫做“築基”。由於培養丹田實力的重要,所以這步功練的時間也需要比較長些。在進入第三步以後,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。

1、在第二步功氣入丹田時,丹田內尚未有明顯感覺,俟後幾天中反而感覺不明顯了。有人為此著急,不知是怎麼一回事,或者認為功法練跑了。這裏有兩個原因:一是第三步功重點是凝神(即意守丹田),把注意呼氣的意念放鬆了一些,所以氣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較地小了:二是丹田的容積較大,有氣則開無氣則合,開始真氣進入丹田時有衝動感覺,但少量真氣不足以充滿丹田,因此便沒有氣感了,繼續練功過幾天丹田內充實起來,自然會有感覺,這是進步過程中一個必然的現象。

2、隨著功夫的進展,丹田真氣不斷充實,因此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現象,當以“丹田溫熱”最為相宜。如發生大熱,是“火候”太過,可放鬆呼氣或不注意呼氣,以減緩其熱度;“丹田飽滿”是真氣充實的現象,必須飽滿到一定程度,方能向下(會陰)、向後(命門)等處活動,要任其自然,不可過早意領;“丹田開闔”,感到丹田內如有一物在運動,或感丹田內一開一闔或左右,或上下,此種景象過去叫做“胎息”,這是真氣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現,是很好的徵兆,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;“丹田蘊珠”,丹田內如有雞卵、有如兒拳大小不等一個固態的東西,古人把這叫做“丹”,是真氣高度凝聚的一種表現。這都是在通關前後經常遇到的一些內景,是非常可喜的徵兆,應當謹慎的保持它的常在。但這些現象因人而異,也不可能每個人、每種現象都遇到:沒有,也不可妄想追求。

3、由於練三步功丹田真氣充實飽滿,因此全身的生理變化也很多,如:有一股氣流環腰一周,前經肚臍,後經命門,在不斷地轉動,這是帶脈通了,對通關很有?明。全身溫熱也是常有現象,此是熱能提高,能增強抵抗力;但有的人發熱過高,感到心煩不適,可採用六字訣中“呵”字訣即平。有患胃下垂者,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氣時小腹向上挈引,這是由於胃體機能基本恢復,有力提升,和丹田氣足有上浮力的表現,是治癒胃下垂的基本因素,不必介意。有因丹田氣流向大腿者,屬於一般情況,不必太在意;若氣感下流力太過,丹田氣不易積存者,改用盤坐式可以糾正。有因欲向後轉而久不得過者,可以提肛吸氣導之;有因真氣充足致性神經興奮而遺精者,在這一階段最易發生,應嚴加注意,及時採用“吸(吸氣)、抵(舌抵上齶)、攝(提肛)、閉(閉目)”采藥四字訣方法防治。

4、達到第四步順利通督,必須依靠第三步功的積累真氣,所謂“積氣沖關”。如果一旦走泄真氣,通關就要推遲,因此要求練功者在築基階段睡前清心寡欲,睡眠姿勢要側臥卷足,即所謂“臥如弓”:襯褲要寬舒,避免磨擦;被要輕勿過暖,避免仰面睡式,如有性衝動即起勿睡。能關不過旬日,這短短的幾天,又是這樣重要階段,應是能夠堅持和必須堅持的。如素患遺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,並應考慮平時多在什麼時間遺精,即在那個時間起來練功,以改正其習慣。很多人都依此法治癒。素有患腸炎,在三步中出現大便膿血者,有患婦科病而排穢物者,此為真氣作用于丹田周圍臟器,發生良好的生理變化,推陳出新,因此不採用他法治療也能自愈。要以丹田氣足、全身經絡觸動現象逐漸增多,各處有不定點的跳動,及癢、麻或出皮疹,此為真氣驅逐邪氣的表現,不作治療,邪盡也自愈。三步功後各種觸動現象越來越多,詳于第四步功輔導。 

第四節 真法四步功輔導

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,通過會陰,繞過尾閭而開始的,但也有未經會陰即到命門,以後才有會陰氣動的感覺,因人而異,不必強求一致。在四步功中,由於生理變化很多。茲將易出現的問題分述指導如下:

1、呼氣太重,容易使丹田發生高熱,如覺有發燙的情況,減輕呼氣程度,或放棄呼氣的注意,自然糾正;一般溫熱感是好的,有人呼氣太過,或由性生活不禁導致前陰反應強烈產生恐懼心理,認為前陰漏氣;越緊張,越注意,反應就更強烈,以致終日憂心忡忡,導致中氣下陷,頭昏眼花,四肢無力,調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氣,或不注意呼氣,在自然吸氣時微微提肛,慢慢調治一個階段,待真氣繞過尾閭,沿督脈上行就好了,會陰處稱為下鵲橋,有三歧:一路去前陰,一路去肛門,一路去尾閭。三叉路口,容易迷失方向,初學者宜加注意。

2、有人急於通關,未等丹田真氣充足,即行意識導引,這樣會使丹田真氣不足,而導引的一部分真氣無力上行,停在一個地方不上不下,時覺脹滯不適,糾正之法是固守丹田,繼續培養真氣,待真氣充足後,自行沖關,千萬不要再導引,“通督勿忘勿助”,就是這個意思。

3、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艱難的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古人喻為“脫胎換骨”。由於生理變化特別明顯並有一些不適的感受,練功者不知所措,精神緊張而發生動搖,求人救治,這都是不須要的(書中已有說明)。如真氣通過命門時,凡有腰痛病史的人,必有不適感覺。這些都是正邪相爭,糾正病情的表現,等真氣通過之後自愈,不必找人糾偏,或邀診治。此時只有加緊練功,比平時次數增多,時間延長,待通關後全部緩解,切勿鬆懈自誤。

4、李少波教授將四步功通督的過程和練法,反應用八句加以概括,名日“周天歌”。(詳閱精華區),練功者須細細體味,方能領會。

第五節 真法五步功輔導

通督之後,即進入第五步,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經達到目的往往有人問,通關後如何練法?真氣運行法有進一步提高的內容和階段,這裏概要地提出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,作為繼續鍛煉的要求:

1、真氣運行法在溝通任督過程中,一步有一步的功法,及通關後,只要按照練功形成的條件,經常加功練習就成了。書中有持之以恆,循乎自然“的要求,功夫越深,效果越好。通關只是完成了基礎階段,以後堅持鍛煉,才能出好效果。特別是練功治病者,通關前即能改善體質,提高身體素質,一些輕淺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癒,嚴重、頑固的器質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時日,不斷旺盛真氣,積氣驅病。不能以為通關了,就大功告成,百病皆愈。但只要堅持煉下去,各種病疾都有會慢慢地好起來。

2、通關後體內還會有很多氣攻病灶的反應,練功者就不知怎麼辦好。如初通關時氣在頭上亂竄,前額有重脹感,可以不去理它。只守住上丹田,使力量集中在百會(泥丸宮,此處為百脈之會),則百脈扳依,其他亂行亂竄的現象就減少了,不過需要較長的時間。長守此竅還可以開發智慧,使人聰明。如果通關後反而感到真氣不足或胃消化功能 不如以前好,那麼可以意守中丹田,再培補中氣,則下丹田真氣也就更加旺盛起來。下丹田是長期意守之處,什麼時候守這一部位都是對的。

3、以靜為務,功夫越深,入靜越好,只有能夠深度入靜,體內生理功能就恢復越好,這是靜極生動的自然規律,過去叫做“道”,古人把這種功夫叫做修道。靜字貫徹著修道的始終,開始都是不能入靜,故必須有方法,漸進入門,慢慢達到入靜。所以五步功以後就再不要求用這個方法,那種方法,實際上追求方法,反而成為雜念了。入靜深了能體會到三田成一體,繼而無物無我進入虛無境界,還有什麼方法可追求呢?當然真法的高級境界也是分層次、分階段一步一步達到的,這些就屬於真法提高班的內容,可以在以後深造、提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